阿里年整改结束:里程碑下,紧迫的信号
随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阿里3年整改案了结,一个里程碑事件画上句点。它也释放了许多紧迫的信号。
何以里程碑?
不止当初所涉罚金第一,历时时间创下当代中国监管领域第一,所涉复杂度更是如此。
这个过程中,监管经历了进化。从初期低效的九龙治水走向协同一体,效率明显提升。这是过去反垄断案未曾经历的一幕,带有鲜明的探索特征。
它对应的是阿里复杂的平台经济形态。后者同样是中国商业史此前未曾经历的形态。即便多阿里自身多年前也未曾料到自己此后的演变。它的进化同样带有探索性。
有个段子。至少10多年前,多部门曾去阿里现场办公,督导解决一些问题,但很难看到整体。不是阿里掩饰什么。实际上,在一个高速成长、形态快速变化的企业、行业面前,单一职能视角的监管,很难看到完整。毕竟很多问题属于发展、探索中的新东西,监管大都滞后。
可以预见,这一案有望为后续其他监管尤其反垄断案奠定可操作性的样板基础。阿里案了结,不等于行业反垄断停歇。
它甚至也能为全球监管带来参照。简单考察美欧反垄断案,会发现这规律:要么呈现为马拉松式诉讼,要么简单粗暴巨额罚款。微软20多年前面临的考验,至今仍未解决,每隔一段都会上演。这说明,美欧反垄断看似密集,实际缺乏效率,很少有真正解决问题的案例落地。
中国反垄断也就近几年略显密集。阿里一案,足可为全球参照物。某种程度上,它甚至整是向着国际发出的声音,涉及全球化、营商环境、地缘政治等背景。
当然,应该还有更多味道。那就是开头提到的“紧迫的信号”。
何以“紧迫”?
多少有些隐晦。不过,再提一词,或许能明白。就是“提振”。
多个维度可以还原为何此刻了结阿里整改案。
一重原因,当然是3年期限已过,而在市场监管总局督导下,阿里整改成效获得认可。
3年多来,阿里不止认真整改,许多方面甚至一改过往路径,呈现太多保守风格。原本过去擅长的反向投资(低潮期投资),这阶段几乎难见一例。你能从它的资金效率之低看得出来。就实际商业利益来说,这阶段,阿里损失可谓惨重,市值蒸发70%以上(当然有行业转型背景)。其他机会损失亦远大于180多亿罚金。这过程,大批人才亦持续流失。
于阿里来说,反垄断过程中,刚性的整改并不可怕,作为一家具有危机与反思精神的平台企业,它有足够的开放与坦荡落实复杂治理。它做了许多减法。不止逐步退出非核心业务,还主动在非常时期为大量中小企业减负。包括上季GMV与CMR的增速背离中,仍有面向商家的优惠机制。
而真正的压力与不确定性,不在于反垄断本身。它的初衷毕竟为了推动企业、行业合规,实现健康、可持续的发展。亦不在行业竞争。反在于几年来民粹言论裹挟而成的风暴。后者一度形成运动式氛围。它使得过去3年哪怕与阿里等公司无关的监管政策更新或变动,都可能引发整体寒蝉效应,在资本市场甚至实际业务层面形成压力。
在很多行业人士眼中,这重氛围,才是阿里等公司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。
所以,前日本来很正常的公布,确实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朗。我们也相信,它会进一步廓清行业认知。
当然,两年来,包括市场监管总局在内的许多政府部门,在对平台经济合规化引导的过程中,也都曾多次对平台经济的价值做出了高度的肯定。
第二重紧迫性,或在于平台经济体之于经济尤其消费、就业的支撑价值。
上半年,中国消费整体增长。但6月数据回落明显,许多方面承压。近期,多个城市规模以上餐饮企业生存境况惨淡,引发强烈关注。至于就业话题,这里不想展开。
阿里们也是如此。该公司上季财报显示,核心主业淘天集团营收同比降1%,京东在个位数。PDD看上有利,实际增速贡献主要来自海外分支Temu,此外第一主业是效果广告。整体营收增速在高双位数,但Q2表现有较明显的趋势变化。财报发布后三天,PDD股价大跌不是偶然。
跟阿里整改了结有什么关系?想说的是,完成整改,鞋子落下,可以消除外部不确定性,将有利于释放阿里作为平台经济体的积极性,以及它作为创新、创业、消费等服务载体的价值。近年来,阿里的整体增速与中国GDP增速几乎相近,它足可作为观察整体的晴雨表。
还有一点不易觉察的效应。
我们注意到,总局的表述里提到,下一步,将指导阿里集团持续规范经营,“进一步提升合规质效,加快创新驱动发展,不断提升服务水平,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、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坚实保障”。
“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、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坚实保障”。这句颇有温度,也让人意识到监管的更多成效。比如画外音之一是,经过3年整改,至少在电商领域,中国已呈现出充分竞争局面,因此,必须走向全球,参与全球竞争。
画外音之二,亦颇具看点。你知道,最近几年,中国遭遇美国等西方国家芯片等领域的所谓“卡脖子”。依靠本地过往IC产业链积累,加上华为这类硬核科技企业,中国至少能在关键硬件与综合ICT领域形成博弈。而最近两年,随着生成式AI落地,全球科技业竞争,虽仍需以底层硬件为基,但围绕平台经济形成的数据智能、云计算亦为大国差异化竞争力之一。其中平台经济体具有丰富的场景功能,能为上述软硬件、AI的创新提供丰富的协同创新空间。
借此,想说的是,阿里整改案了结,有利于释放平台经济体的活力,涉入并驱动更多科技创新,沉淀面向全球的核心竞争力。
作为中国唯一一家既具有规模化的平台经济体能力,又具有庞大公共云基础与开源大模型的公司,阿里集团有能力也有责任发挥独特的竞争优势,参与并带动更多底层创新。
2024年这一刻,这话题同样相当紧迫。3年来,当阿里们落实整改的周期,海外巨头除了竞逐IC,更是全力冲刺AI与云计算等维度。老实说,我们的部分差距有被拉大的可能。看看微软、亚马逊们全球覆盖。
有必要从资本市场角度补充一点。
你知道,前几天,阿里集团已经完成香港、美国双重主要上市。这不仅可以分散当初美国上市主要地位带来的风险,还具有以下好处:
1、股价独立性;
2、吸引更多元的投资者;
3、吸引更多流动性;
4、为回归大陆或落实其他资本市场规划奠定更灵活的基础。
其中第3点,也即吸引更多流动性,就实践说,阿里年整改结束:里程碑下,紧迫的信号申请纳入港股通将是一大看点。专业人士预测,若短期申请成功,有望今年吸引对应市值1/10的资金。此前美团、商汤们股价表现已反映过这点。
而站在2.2亿内地股民角度说,阿里纳入港股通,等于在资产端提供了一块优质的标的。过去多年,尤其是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周期,中国普通投资者未能享受本地优秀互联网上市公司的成长机会,此刻有望再多一个新选择。
这显然是一重重大利好。
而这一时间点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阿里3年整改了结,等于消除了长达3年多的最大不确定性,应极有利于加快申请纳入港股通的流程。自然也是一大利好。
当然,具体股价与市值表现,还是要回到基本业务面去看。
而两周前发布的2025Q1财报确实有许多支撑:尽管淘天增长有限,但它仍是中国电商业主战场;阿里集团营收来源已呈多点化,阿里云、国际业务、菜鸟营收年均都将过千亿。其中阿里云,未来一个财年的获利有望达百亿。阿里集团CEO吴泳铭强调,未来一到两年,现有亏损的业务都会陆续盈利。经过3年监管整改的阿里,核心竞争力仍在。何况它还有诸多富有想象空间的战略业务单元。
即便如此,截至目前,在许多投资人眼中,阿里集团是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中国数字经济领导型企业。
不过,正如该公司针对整改结束所做的回应,它已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。
2025财年,有望成为阿里集团新一轮发展的枢纽之年。